判断自己是不是酸性体质其实很容易,可以直接去药店购买PH精密试纸进行自我检查,尿液中的PH值一般为5.5到6,如果早晨检查发现PH值经常低于5.5就可能属于酸性体质,当然,到医院进行体液检查是最为准确的手段,针对身体的PH值,呈弱碱最健康,“食物摄入酸碱比2∶8 。把常吃的食品区分出酸碱性并不难,富含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糖、酒、米、面、肉、蛋、鱼等食物,由于在体内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者结合就会形成酸性的代谢物,所以这些食品属于酸性;而水果、蔬菜以及豆制品、乳制品、菌类和海藻类等食物,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代谢后会生成碱性氧化物,这些食物属于碱性。每天摄入食物的酸碱比例应该为20%和80%,并可以通过补充几丁聚糖这种元素进行调节,它可以与我们体内的一些酸性物质结合,并且将它排出体外,从而保持了人体的酸碱平衡,减轻了脏器的负担。在植物灵芝、蘑菇中含有一些这种物质。
酸碱食物搭配不当而造成疾病,主要是由血液的pH值改变而引起的。正常人血液的pH值为7.35-7.45,在此状态下,各种电解质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处于平衡状态。血液pH对酶的影响也很大,在人体内,所有的代谢几乎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而酶的活性很大程度上受pH值和温度影响,改变pH值,不但能影响酶的活性,而且还能改变其化学性质。任何一种酶出现问题都可造成一种或多种疾病。影响血液pH值的因素很多,而饮食是最直接持久的因素,虽然血液有较强的缓冲能力,但是长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 仍能引起血液pH值在较大范围内波动。注重酸碱食物的调配,首先应知道酸碱食物的判别依据。一般人认为味酸的即为酸性食物,味咸的为碱性食物,或者依据食物溶于水的化学性质来判断。其实食物的酸碱性判断是以食物经过人体代谢后最终产物对血液值的影响为依据的。能使血液pH值升高的为碱性食物,能使血液pH值降低的为酸性食物,而不是以食物的味道来判别。
碱性食物主要有:水果、蔬菜、豆类、奶类、海带、茶、咖啡 等。
酸性食物主要有:鸡、鱼、肉、蛋、糖、面粉、玉米、大米、土 豆、红薯、花生等。
日常生活中,酸性食物占绝大多数。血液一旦偏酸性,儿童易患发育不良、食欲不振、佝偻病、龋齿、便秘、皮炎、消化不良等病症。 中老年人易患神经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溢血、胃溃疡、癌症等病症。因此,有目的地进行酸碱食物调配,对保持人体健康是非常必要的。不少家族性疾病,除遗传因素外,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重要的原因。
成酸性食品和成碱性食品
许多食物经过代谢后,会产生少量矿物质残渣或灰分。只有高度精制食品,主要含脂肪、碳水化合物不产生灰分,这类食物的加工过程除去了矿物质元素,只含有碳、氢、氧等元素,经代谢后生成水、二氧化碳和能量。食物的矿物质残渣溶液在试验时会呈现为酸性、碱性或中性反应,根据成酸元素(氯、磷、硫)或成碱元素(钠、钾、钙、镁)相对比例而定,食物残渣在水中的这种反应对人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明了食物对体液以至最后对尿液的酸度、碱度或中性的影响。肾脏能帮助体液保持中性,过量的酸或碱会随尿液排出。
1.成酸性食品
?
含有中等量或大量的蛋白质的食品,其成酸元素超过成碱元素,但奶和某些乳制品含足量钙而呈碱性反应。全谷类虽然含蛋白质量不高,但由于含有过量的磷以植酸盐形式存在,所以也呈酸性反应。尽管大部分的水果产生碱性灰分,但像李、梅、酸蔓果等在人体净显酸性,因为它们含有人体不能代谢的有机酸,并直接进入尿中。
2.成碱性食品
水果和蔬菜因其蛋白质含量较低,一般含有比成酸元素高的成碱元素,属于成碱性食品。玉米和小扁豆则是成酸性食品。人们可能会感到奇怪,像番茄、柑橘、葡萄等有突出酸味的水果怎么被列人成碱性食品呢?因为它们含有的有机酸(构橼酸、抗坏血酸、草酸及其它酸)在体内完全代谢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某些干果(椰子、杏、栗)产生碱性灰分,而其它(如花生、核桃)产生酸性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