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属于热带水果,原产于马来群岛,在我国的广东、云南、台湾等地也有少量的栽培,其味道香臭因人而异。中医认为,榴莲性热、味辛甘,入肝经、肺经和肾经,具有利胆退黄、滋阴强壮等功效。下面专家就为大家解读这张关于榴莲的“名片”。
食品百科之榴莲
种中文名:榴莲
种拉丁名:Durio zibethinus Murr.
科中文名:木棉科
科拉丁名:Bombacaceae
属中文名:榴莲属
属拉丁名:Durio
国内分布:广东海南栽培
国外分布:原产印度尼西亚
【药名】榴莲
【性味归经】辛、甘,热。入肝、肾、肺三经。
《本草纲目》中记载,榴莲“可供药用,味甘温,无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气”。
【功效】滋阴强壮、疏风清热、利胆退黄、杀虫止痒。
果肉部分性质热而滞,用于虚寒进补;癌症或康复者、皮肤病或阴虚肝热者戒口;体质虚寒者吃可壮阳助火; 产后虚寒者可做补品;吃过量可立即吃几个山竹化解。
【主治】可用于精血亏虚须发早白、衰老等症。可用于风热等症。可用治黄疸。可用治疥癣、皮肤瘙痒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6~9克,煎服。外用:煎水洗或入浴。
【别名】流莲(台湾)
【动植物资源分布】原产马来群岛,台湾、广东、云南有少量引进栽培。
【考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中药化学成分】果实香味成分有硫化氢、乙基氢化二硫化物(ethylhydrodisulfide)、几种二烷基多硫化物(di-alkylpolysulfido)、乙酸乙酯、1,1一二乙氧基乙烷(1,1一diethoxyethane)和乙基一2一甲基丁酮酸酯(ethyl一2一methylbutanonate)。果实(包括果皮、果肉和种子)的脂肪酸成分有:棕榈酸、花生酸(arachidicacid)、棕榈炔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