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阐述了哪几种茶的功效?
老君眉是贾母最爱喝的养生茶。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每次贾母喝此茶时,都取用梅花雪水浸泡。此茶色泽鲜亮,香气高爽,其味甘醇,既养心又养生,所以成为贾母最喜爱的养生茶。
女儿茶是川、黔西部的草药,别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也叫“普洱茶”。《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劝他饮普洱茶,宝玉饮后,顿时食欲便增。闷此茶时,可加入少许糖,泡一夜即可服之。此茶还有通经的功效。少女食之,效果更佳。
六安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此茶产于安徽霍山,据《长物志》记载:“六安,宜入药品,但不善炒,还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
六安茶是偏苦的一种绿茶,能清热解毒,不适合老年人;女儿茶促消化、排毒功能强,还有一定的通经作用,适合女性喝。根据体质喝茶很重要。年龄大、寒性体质、胃寒、月经期的女性,都要少喝绿茶。冬天就是普通人也要少喝太浓的绿茶,最好喝红茶。下午未时以后,也不要喝浓茶。
红楼梦中养生的学问?
《红楼梦》中的五大养生方法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不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也有不少养生保健方法。
饮食养生 《红楼梦》中介绍了许多食疗方。在第11回中,秦氏病重,老太太赐以枣泥馅山药糕,就“极养生之术也”。
此糕性味平和,健脾益气,补而不腻,易于消化,最适于久病体虚者服用。 类似食疗方,《红楼梦》中还列举了酒酿清蒸鸭子、奶油松瓤卷酥、藕粉桂花糖糕、建莲红枣汤、鸭子肉粥、红枣粳米粥等等。
饮酒养生 少量饮酒,既可刺激胃肠蠕动有助消化,又可疏通血液驱风祛寒,有利于兴奋神经,消除疲劳。第38回中,介绍了以酒养生的实例。
因螃蟹性寒,黛玉食后觉得心口微痛,宝玉便令将那“合欢花浸在烧酒”烫一壶来给黛玉喝。合欢花,合欢树上开白色小花,性平味甘,有安神、解郁等功效。
将其浸于酒中,可舒郁理气、安神活络,安五脏,和心志,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之症。 节食养生 贾府数百人,各有不同的医疗保健方法和养生之道。
《红楼梦》第53回,晴雯患感冒几近痊愈,后因补孔雀裘又复发,病势渐重,便用了贾府的风俗秘疗———饥饿疗法,净饿两三日,又慎服药调治,便渐渐地好了。这完全符合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节食养生的做法。
大教育家孔子,在春秋时代度过了73个春秋,就与他坚持节食养生密切有关。 唐代名医孙思邈,活了101岁,也得益于节食养生。
以茶养生 《红楼梦》中有多处描写吃茶养生的情形,每处虽着墨不多,但各有意趣,耐人寻味。如第63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林之孝家劝他饮“普洱茶”。
宝玉饮后,顿时食欲大增。在我国,名茶繁多,其味也是各具特色。
如绿茶以清幽淡远为贵,红花以醇厚甘甜为优,安徽铁观音香气浓厚甘芳,武夷岩茶幽香清逸等等。以茶养生,确能收到赏心悦目、怡神健体之功效。
但也应注意,喝茶要讲究实际、实用、实效,切忌睡前喝浓茶和经常饮用隔夜茶,以免影响入睡与健康。 多动养生 时代养生学家吕坤在《呻吟语》一书中指出:养生者“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个“老寿星”。她的养生之道,首要的一条就是注意散步和游玩。
正如书中所说,贾母性格豁达,又喜欢“运动”,此乃她长寿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
红楼梦中讲到的饮茶的方法有哪些
1 林妹妹在家时林如海教她惜福养身,饭后片时方吃茶,不伤脾胃2 晴雯最喜欢的 枫露茶 ,宝玉说过“沏过三四次才出色”3 宝玉生日,林老太说怕停食吃普洱茶,普洱属黑茶,女儿茶是贡茶中的一种4 刘姥姥进大观园,妙玉给贾母她们的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给黛玉她们则是五年前在梅花上摘得雪,得了一瓮,埋在地下,另外可看出品茶器皿也很重要4 贾母不吃六安茶,六安茶属绿茶,较醇厚,老君眉则更淡雅5 凤姐给园中姐妹们送的暹罗国贡茶大家都说没什么味道,不好,只有黛玉喜欢,因为黛玉质弱,口味自然清淡6 元宵节凤姐给老太太预备了鸭子肉粥,杏仁茶等,杏仁茶更准确说应该是杏仁酪,算是一种甜点,除杏仁外还有很多配料,香气浓郁,甘甜可口,符合贾母的喜好7 “割腥啖膻”那回宝玉着急,只用茶泡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这不是饮茶的方法,但也是红楼梦中提到茶的一处。
《红楼梦》中如何体现名茶的?
曹雪芹曹雪芹,文学巨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祖籍辽阳,先世原为汉族,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是一位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琴、棋、书、画、诗词皆佳的小说家,对茶的精通,更是一般作家所不及。
他在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中,对茶的各方面都有精彩的论述。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提到的茶的类别和功能很多,有家常茶、敬客茶、伴果茶、品尝茶、药用茶等。
《红楼梦》中出现的名茶很多,其中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云南的普洱茶及其珍品女儿茶,福建的凤随,湖南的君山银针,还有暹罗(泰国的旧称)进贡来的暹罗茶等。这些反映出清代贡茶在上层社会使用的广泛性。
曹雪芹的生活,经历了荣华富贵和贫困潦倒,因而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对茶的习俗也非常了解,在《红楼梦》中有着生动的反映。此外,《红楼梦》中还表现了寺庙中的奠晚茶、吃年茶、迎客茶等的风俗。
曹雪芹善于把自己的诗情与茶意相融合,在《红楼梦》中,有不少妙句,如写夏夜的“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写秋夜的“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写冬夜的“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茶在曹雪芽《红楼梦》中的表现,处处显出浓重的人情味,哪怕在人生诀别的时刻,茶的形象还是那么鲜明。
对红楼梦中妙玉饮茶的体会问题补充:请回答的详细一点关键在于“茶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
《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名茶冲泡要掌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
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首先是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
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第三是普洱茶。 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第四是小说第82回中的龙井茶。第五是枫露茶,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
以上5种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状况,堪称“清代贡茶录”。
《红楼梦》中阐述了哪几种茶的功效
老君眉是贾母最爱喝的养生茶。
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每次贾母喝此茶时,都取用梅花雪水浸泡。
此茶色泽鲜亮,香气高爽,其味甘醇,既养心又养生,所以成为贾母最喜爱的养生茶。女儿茶是川、黔西部的草药,别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也叫“普洱茶”。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宝玉吃了面食,怕停食,林之孝家劝他饮普洱茶,宝玉饮后,顿时食欲便增。闷此茶时,可加入少许糖,泡一夜即可服之。
此茶还有通经的功效。少女食之,效果更佳。
六安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此茶产于安徽霍山,据《长物志》记载:“六安,宜入药品,但不善炒,还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
六安茶是偏苦的一种绿茶,能清热解毒,不适合老年人;女儿茶促消化、排毒功能强,还有一定的通经作用,适合女性喝。根据体质喝茶很重要。
年龄大、寒性体质、胃寒、月经期的女性,都要少喝绿茶。冬天就是普通人也要少喝太浓的绿茶,最好喝红茶。
下午未时以后,也不要喝浓茶。
红楼梦中的药方有哪些
红楼梦中的药方有哪些? 一、有关药物方面的知识 整部《红楼梦》中,涉及的单纯药物就有二十多味:如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冰片、房香、紫苏、桔梗、防风、荆齐、积实、麻黄、石膏、钩藤、获荟、千年松根获菩胆、地黄、当归、黄花、牛黄、朱砂、黄洒、山羊血、人参、人形带叶参、上等人参、龟大何首乌、珍珠、古坟珍珠、头胎紫河车。
这些药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性药物。其中解表药麻黄、紫苏、防风、荆并;清热药石膏、地黄、牛黄;渗湿药秧茶;温里药肉桂、附子;化痰止咳桔梗,安神药朱砂、获答胆(即获神);平肝息风药珍珠、钩藤;开窍药珍珠、演香;补益药黄苗、人参(上等人参、人形带叶参)、头胎紫河车、当归、何首乌、麦冬、玉竹、鳖甲;理气药积实;活血药黄酒、山羊血c临床上运用中药.大都有一定的配伍,既不是偶然罗列,亦不是无重点、无组织的见症付药.而是有目的、有重点、有组织的配伍运用药物。
《红楼梦》中.通过旁观者的口来评说方中药物的配伍使用、药物的多寡、性味的强弱、疗效的好坏、剂量的增减、方剂的化裁早在《神农本经名列》中就指出:“药有七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畏着,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当用相须、相使者,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又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
“药有阴阳配合.子耻兄弟。”《内经》讲得更具体,谓药有酸、辛、苦、咸、甘、淡。
辛甘相合,可以发放,酸苦相合,能涌能泄.咸味涌泄,谈味渗泄,各随五脏之病,而制药性之品味。红楼梦作者是深知中药知识的,对历代本草、方剂理论都有研究,因此能对医者制方用药不能因人而异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批评意见。
二、有关方剂方面的知识 《红楼梦》中涉及的方剂有二十多个:如气血双补的人参养荣九(出自《和剂局方》)、气血双补的八珍九(出6正体类要》)、补阴的左归丸(出自《只岳全书》)、补阳的右归九(出自《只岳全书》)、滋养安神的天五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祛暑解表的香善饮(出自《和剂局方》)、用于疗疮发背的拇花点舌丹(《王洪绪方》)、调和肝脾的黑退遥散(出自《医略六书一女科指要》)、六味地黄九(出自《医级》)、活络丹(现通称为小活络丹《圣济总录》)、凉性开窍的至宝丹(出自《和剂局方》)、温性开窍的紫金锭(又名太乙玉枢丹)、十香还魂丹、延年神验万全丹、归肺固金汤、八珍益母九、调经养荣九、催生保命丹、黎洞丸、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上方秘制)、四神散(则由牛黄、珍珠、冰片、朱砂组成)。传统的药方,一般只提名,不详写药物组成、服用方法和剂量。
而书中涉及的偏方杂药则较详细记述,其一是冷香九,是一个和尚说的一个海上方,他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薛宝钗的热毒发作时,会喘嗽,—‘吃就好了,倒灵验些。
这个海上方,东西药料一慨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英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
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线,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线蜂蜜,十二线白糖,九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拿出来吃一九、用十二分黄荣煎汤送下其二是在秦可卿生病时、张先生开了益气养荣扑脾和肝汤,药用人参二钱,白术二线土炒,云荟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线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芍钱半,黄英三钱,香附米二钱制,醋柴胡八分,淮山药二钱炒,清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
煎了吃了——剂,头眩的赂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此外,书中未有详细讲清药名的有三处。
其一为王夫人对宝玉说的:前儿的丸药都吃完了,明儿再取十九来,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袭人服侍你吃了再睡;其二为宝玉被热油烫伤后用败毒消肿药外敷;其三为宝钗送一九药来治疗捧伤。后两者是治疗性药物,就其举例来看,是相当好的药物,其使用效果很理想,没有遗留下什么后遗症。
三、有关西洋医药 《红楼梦》书中还提到西药,一是宝钗生病时用过西药,一是晴更生病时用西药依弗哪外贴太阳穴处来治疗头痛以及用鼻烟来治疗感冒风寒鼻塞不通。十八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传教土进入中国,也把西洋医学和西药带人中国,在朝廷和达富贵人中,就有人使用西洋药物来治疗疾病。
《红楼梦》中,虽然只有两处讲到西洋药物,但我们可以看到西医和西药慢慢被百姓所接受。按陈邦贤所著的《中国医学史》记载的西洋医学的输入中,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医院就有37所,几乎各省都有,大都是教会所设。
四、有关处方用药知识 红玉向林姑娘要些药来吃。十七岁的林红玉道:“胡说,药也是混吃的。”
病症虽同,用药灵活.因人而异。又如宝五看处方时,发现上面有紫苏、桔梗、防风、荆芥等药,后面又。
关于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研究中养生的小结怎么写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精通养生和中医药学,因此《红楼梦》,不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还暗藏了不少养生保健方法。
饮食养生 《红楼梦》中介绍了许多食疗方。在第11回中,秦氏病重,老太太赐以枣泥馅山药糕,‘极养生之术也’。
此糕性味平和,健脾益气,补而不腻,易于消化,最适合久病体虚者服用。类似食疗方,《红楼梦》中还列举了酒酿清蒸鸭子、奶油松瓤卷酥、藕粉桂花糖糕、建莲红枣汤、鸭子肉粥、红枣粳米粥等等。
饮酒养生 饮酒,助兴养生两相宜。酒是古代人们在劳动生产中发明的一种饮料,现在的人们喝酒,大多以增进感情或加强沟通为目的。
但酒作为一种重要溶剂,不仅在化学工业有用,且在中医也属常用药物。在中医四大经典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方剂都是加入黄酒、烧酒等,因此酒成为一味重要的中药。
在贾府这个大家族里,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酒当然是少不了的,除了在宴会上的各种酒之外,富贵人家的养生依然离不开酒的参与。少量饮酒,既可刺激胃肠蠕动有助消化,又可疏通血液驱风祛寒,有利于兴奋神经,消除疲劳。
以下是《红楼梦》中几种与养生关联较大的酒: 合欢酒 就是合欢花浸的烧酒。《红楼梦》第38回中,就介绍了以酒养生的实例。
因螃蟹性寒,黛玉食后觉得心口微痛,宝玉便令将那‘合欢花浸在烧酒’烫一壶来给黛玉喝。这是黛玉重要的养生酒。
合欢花是合欢树上开的小白花,有安神、解郁等功效。中医认为,合欢花性平、味甘,能够舒郁理气、安神活络、安五脏、和心志,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之症,令人欢乐忘忧,久服轻身明目。
烧酒味辛性热,走而不守,可以行气理气,所以黛玉用它不仅能驱除寒气,而且对于黛玉的多愁善感、夜间失眠也有独特的功效。 屠苏酒 在大观园里有除夕献屠苏酒的习俗,而且此酒还是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养生之酒。
此酒是药酒,用赤木桂、防风、蜀椒、桔梗、大黄、赤小豆等浸泡而成。具有祛风寒、清湿热及预防疾病的作用。
黄酒也叫绍酒,是中医中重要的煎煮用品,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都多次使用到绍酒,也是宝玉特别喜爱的养生酒,因为这种酒,酒性平和,不伤人、有营养,系优质糯米酿造,因而深得大观园里上下人的欢迎。不仅如此,黄酒也是江浙人所喜爱的一种酒,乌篷船里人手一瓶的景象随处可见。
节食养生 适时饥饿保平安。这是一种养生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治疗的方法。
在中医的经典中经常出现的‘损谷’就是饥饿疗法。在《红楼梦》第53回,晴雯感冒后几近痊愈,因补孔雀裘复感,病势渐重,便用了贾府中的风俗秘疗——饥饿疗法,又慎服药调治,便渐渐好起来了。
像患者这样病后不吃得太饱或者只吃清淡的东西,以防由于饮食问题导致复发,也是这种养生的方法。 饥饿养生不是完全不吃或者真的让自己挨饿,而是在外感(常见的是感冒、中暑)或者是食滞(常见的是消化不良)之后,让不堪重负的脾胃有个休息的时间。
从中医角度来讲,饥饿养生是对脾胃的修复,是欲擒故纵。从西医角度讲,饥饿养生是让胃肠道中的物体排空,有利于粘膜的修复。
当然,作为一种养生方法的这种饿和作为治疗原则的禁食不同,不是净饿,而是不要吃得太饱。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活了73个春秋,就与他坚持节食养生有关。
唐代名医孙思邈,活了101岁,也得益于节食养生。 喝茶养生 茶,醒脾提神保健康,是中国最主要的饮料,同时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在中医的很多方剂里都有细茶一味,最著名的就是治头痛的川芎茶调散和清胃热的五虎茶。
《红楼梦》中有多处描写喝茶养生的情形,每处虽着墨不多,但各有意趣,耐人寻味。书中提到的品茗的场景很多。
名门大户中不仅喝茶的规矩多,比如第一盅是漱口,第二盅才是品茶等,而且茶的种类也多。其中最重要的当推贾母最喜欢的老君眉,此茶就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因其冲泡之后,茶叶像针一般立在杯中,所以一般的茶道是要求使用紫砂壶,单单这君山银针就是要用玻璃杯子,因为可以看见一根根的茶叶从上而下,慢慢地降落,排列成队,美之极矣。
因其外形像眉,故又称老君眉。 其泡茶之法也有讲究,须取梅花雪水,埋于树下,次年之夏取出泡茶,才能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既养心又养生。
《红楼梦》中的茶的种类甚多,除了醒脾提神的老君眉之外,还有消食兼以通经的女儿茶(就是我们现在的普洱茶),还有贾宝玉最爱喝的六安茶。从中医的角度讲,茶能醒脾化湿,又可清热提神;从西医角度讲,茶中的可卡因既可提神,又能降低血脂,因此喝茶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运动养生 时代养生学家吕坤在《呻吟语》一书中指出:养生者“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贾母是《红楼梦》中的老寿星,她的养生之道中除了饮食喜欢清淡、少而精之外,还有她喜欢散步游玩。
她认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每逢节日总是和儿孙媳妇们在大观圆里走动、玩乐。现代人也很注重散步养生,吃完饭去散散步,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习惯或者是希望成为习惯,毕竟现代人比古人忙很多。
但是这种散步。
红楼梦中的饮食杂谈
要说《红楼梦》的饮食就不得不提刘姥姥几进大观园,刘姥姥因生活所迫,来到贾府求助,贾府上上下下对她还挺不错,托赖贾府上下恩光,她跟着吃了不少好东西。
她吃到了那种连她们乡屯里最手巧的姑娘用纸铰也铰不出的花朵样的面点;吃到了掉在地上连个响声儿也没听见便被捡走的“一两银子”(鸽子蛋),但给她同时也是给绝大多数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那道要用“十只鸡”来配的茄子吧。 那天刘姥姥托贾母的福一起用饭,凤姐儿奉贾母之命将那道有名菜--茄鮺捡些去“喂”,刘姥姥吃后听说是茄子不禁“失笑”(是“失笑”不是“吃惊”),说出了下面的话:“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这里的“失笑”比“吃惊”更有力地反映了茄鮺的味道--一个应该常吃茄子的老年村妇竟然不相信她吃的是茄子。
及至众人再度保证,她又细嚼细品之后才半信半疑,于是向凤姐探问做法,想回去弄着吃,凤姐就告诉了她: “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剥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成在磁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至此刘姥姥发表了那著名的,被周汝昌老先生认作“不凡”的感叹:“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不得这个味儿!” 就如周老先生说的“这正是向读者宣示了中国高等食谱中的真奥妙”。中国高等食谱并不一定都是些什么龙肝凤髓、熊掌猩唇等罕见之物,而是更加注重用最平凡的材料做出美味且赏心悦目的菜肴,讲究的是做法而不是材料。
金庸先生也在其优秀作品《射雕英雄传》中就借武学宗师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的洪七公的口说明了这一观点--当黄蓉说要做烧白菜、蒸豆腐给洪七公吃时,他欣喜若狂,并向读者介绍了中国高等食谱的精华所在。真正的考究饮食要道,本不在那些珍稀之物上见其用心,示其豪侈,只是在最普通的常品中显示其心思智慧、手段技巧而已。
《红楼梦》中的茄鮺、《射雕英雄传》中“二十七孔明月夜”(把豆腐弄成圆球,嵌在金华火腿中蒸熟后只食豆腐,火腿则舍去不食),均是代表之作。有人曾经按《红楼梦》的指导,仿制了这一道茄鮺,但结果“不太好吃”。
其实《红楼梦》中的饮食并不是为了夸耀作者自己如何如何懂吃,自己的生活如何如何阔气,而是体现中国饮食的精神、哲理与美学情趣,所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才会发生。 《红楼梦》中还有一处关于饮食的描写也令人印象深刻且与茄鮺风格迥异,那就是宝玉请芳官吃的那顿便饭。
那天是宝玉生日,芳官是南方女子,吃不惯寿面,又无资格上“台面”去喝酒,于是闷闷不乐,向厨房传索,送一个食盒来, “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小燕和芳官都笑了。” 这餐饭虽规模小,但十分精致,特别是那碗蒸得热腾腾碧莹莹的绿畦稻粳米饭,很能引起人的食欲,逼真极了。
再从整体来看,那一食盒子--绿米、红鹅脯、乳白色的鸭子,淡黄色的粳卷酥,真是五光十色,让人看了就想吃。 《红楼梦》中的人物对禽鸟类情有独钟,就说芳官的“便饭”,三个菜,禽鸟占了两样--蒸鸭子、鹅脯,再看“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一回”,贾母又是对一味禽鸟类菜--糟鹌鹑十分中意,这些细节告诉我们当时有钱人家十分重视饮食与健康的联系--禽鸟类一般都“性凉”,“败火”,与那么养尊处优的人是十分相配的,所以我们查明清宫廷档案发现宫中的贵人们肉食也以禽鸟类为主,尤其是鸭子。
(大清高宗纯皇帝乾隆五十三年七月初七的早膳为:燕窝扁豆烧鸡丝,酒炖鸭子,酒炖猪肘子,燕窝肥鸡丝,烧羊肉片,托汤鸭子,清蒸鸭子,竹节小馒头,白糕,奶子,还有几样时鲜蔬菜。)大清慈禧皇太后最爱吃的菜就有清炖鸭子,焖蒸鸭子,烤鸭子--大概是他们操心的事太多,容易上火,所以要注意败火消炎。
《红楼梦》中记述着饭后人们吃茶漱口的细节--林黛玉初来荣国府,第一次用完饭“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作者下面写了一段话:“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食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林黛玉还觉得不妥,但因为入乡随俗,接了茶,“早又见人捧过漱盂来”才又明白过来,“也照样漱了口”。这个细节再次说明了当时中国的饮食不只是为了生存必要的能量补充,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保健,养生的文化--茶水呈碱性,饭后用茶漱口可洁牙,防治牙齿酸蚀大大有益。
要知道当时是没有专门的牙医的,也没有人会装假牙,所以护齿养生要从小做起,从细节抓起,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内涵深刻,无边无际,我们仅从书中提到的几个小片段里就可以引出中国饮食的精神、哲理、美学情趣及饮食与养生的联系,足以说明这一点。
但由于知识的局限、社会阅历的浅薄、时代的差距,我们未能更加深入,在此特别提出。麻烦采纳,谢谢。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