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食物经过代谢后,会产生少量矿物质残渣或灰分。只有高度精制食品,主要含脂肪、碳水化合物不产生灰分,这类食物的加工过程除去了矿物质元素,只含有碳、氢、氧等元素,经代谢后生成水、二氧化碳和能量。
食物的矿物质残渣溶液在试验时会呈现为酸性、碱性或中性反应,根据成酸元素(氯、磷、硫)或成碱元素(钠、钾、钙、镁)相对比例而定,食物残渣在水中的这种反应对人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明了食物对体液以至最后对尿液的酸度、碱度或中性的影响。肾脏能帮助体液保持中性,过量的酸或碱会随尿液排出。
1.成酸性食品
含有中等量或大量的蛋白质的食品,其成酸元素超过成碱元素,但奶和某些乳制品含足量钙而呈碱性反应。全谷类虽然含蛋白质量不高,但由于含有过量的磷以植酸盐形式存在,所以也呈酸性反应。尽管大部分的水果产生碱性灰分,但像李、梅、酸蔓果等在人体净显酸性,因为它们含有人体不能代谢的有机酸,并直接进入尿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成碱性食品
水果和蔬菜因其蛋白质含量较低,一般含有比成酸元素高的成碱元素,属于成碱性食品。玉米和小扁豆则是成酸性食品。人们可能会感到奇怪,像番茄、柑橘、葡萄等有突出酸味的水果怎么被列人成碱性食品呢?因为它们含有的有机酸(构橼酸、抗坏血酸、草酸及其它酸)在体内完全代谢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某些干果(椰子、杏、栗)产生碱性灰分,而其它(如花生、核桃)产生酸性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