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和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受到破坏和影响,较平时更容易发生食品污染事件和食物中毒。因此,应学会在自然灾害条件下如何保证饮食安全和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1、安全饮水。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首先恢复并保障安全的饮水供应。切实保证个人饮水消毒;教育群众不喝生水。
2、洪涝灾区要利用晴天,抓紧晾晒粮食,防止霉变。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潮发霉和受到虫、鼠侵害。
3、保管好有毒化学品,如农药、亚硝酸盐、砷化物等,防止误食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物;单位使用的有毒化学品应集中统一存放,并做明显标志,由专人保管,避免误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凡在自然水域内自然死亡的鱼类、贝类和禽类等动物,一般都有中毒可能性,不可食用,特别是遇到大批成群急性死亡的畜禽或水生动物时,应考虑水域已受到剧毒物质污染。
5、正确地选择和加工食物。
(1)灾民可首选的食物①新鲜的或正规厂家生产且包装完好未被洪水或其他污染物污染过的食品。②烧熟煮透的现场加工制作的食品。③加工后在清洁卫生的条件下放置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熟食品。④彻底清洗和消毒过的蔬菜、水果。
(2)不能食用的食物:①被水浸泡过的食物(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除外)。②已死亡是家畜、家禽、水产品③被水淹过已腐烂的蔬菜、水果。④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或类似食物的不明物。⑤严重发霉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⑥不能准确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