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五谷,首先要保证主副食的比例应适当,以保持酸碱平衡。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是在以素食为主的基础上,讲究荤素平衡、主副食平衡、正餐和零食平衡等。鱼肉等荤食摄入过多,会造成身体内血液的成分倾向于酸性,酸性体质容易使人感到疲劳、烦躁、肥胖、精力不足、动作迟缓和整体健康水平下降,这对春季养生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使身体内的酸碱度保持平衡,就要求人们日常的饮食应尽量做到多样化,食品种类广而杂。一般来说,五谷杂粮应成为日常餐桌的常备食品。有的人以为米饭没有太多营养,营养都包含在蔬菜水果当中,便随意减少米饭的摄入量,这样下去必将导致膳食营养失衡,对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其次,春食五谷应做到粗细粮的合理搭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在膳食结构上就是细粮食用量增大。饮食中选择一定量的细粮,对人体来说是必要的,尤其对幼儿和老人来说,他们的消化和代谢功能比较弱,而细粮易于消化,其营养成分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所以他们的膳食结构中一定要安排细粮。不过,片面地追求“过精、过纯”又是不可取的。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言,合理营养显得更重要一些。精细米面中缺少一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而在粗粮中却含量丰富,如膳食纤维和一些重要的维生素及矿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们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更不能少了粗粮,如五谷类食物中的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减少老年人在春季感染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危险性,玉米中的“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常食可以延年益寿。当然,粗粮相对来说不易被消化,这又是它的短处。正因为细粮、粗粮在营养上各具特色,不同品种的粮食在口感上也是各有千秋,因此春食五谷,应尽量使粗细粮合理搭配,做到混合食用或轮流食用,避免品种单一,并讲究粗粮细做。这样才能使粗、细粮中的营养成分互相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全面吸收。
另外,我国地域辽阔,就南、北方的饮食情况来看,南方人多食大米,不习惯吃面粉及粗粮,而北方人则正好相反。实际上,这两种摄食习惯,都不是很合理的。南方人应该增加些面食,北方人则应增加大米,并配以各种粗粮。这样才有利于合理营养,增强体质。春季人体脾胃较弱,应该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糕、面团等,以养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