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食物中蛋白质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生物利用度的高低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利用度越高的食物蛋白质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评价蛋白质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有很多,如热消化试验、24小时尿蛋白质排泄量等。
2、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和比例不同,评价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测定食物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值,以便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
3、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评价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测定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值,以便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值越高,说明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越高。
4、实际蛋白与参考蛋白比值(EER):实际蛋白与参考蛋白比值是指食物中实际测得的蛋白质含量与参考蛋白含量之间的比值,评价蛋白质实际蛋白与参考蛋白比值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测定食物中实际测得的蛋白质含量及其与参考蛋白含量之间的比值,以便了解食物中蛋白质的真实含量,实际蛋白与参考蛋白比值越高,说明该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越真实可靠。
5、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是指食物中蛋白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强免疫力,评价蛋白质免疫原性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刺激程度,以便了解其免疫原性,免疫原性较强的食物蛋白质对人体有益。
6、环境耐受性:环境耐受性是指食物中蛋白质在人体内降解的速度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环境耐受性的蛋白质可以减轻人体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评价蛋白质环境耐受性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测定食物中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便了解其环境耐受性,环境耐受性较强的食物蛋白质对人体有益。
评价蛋白质营养学标准包括生物利用度、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实际蛋白与参考蛋白比值、免疫原性和环境耐受性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评价这些指标,可以全面了解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