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篇 静坐吐纳利身心 ①于清晨洗漱后,在室内闭目静坐,牙齿闭合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津液充满后,将津液分3次咽下;②稍停片刻,慢慢做腹式深呼吸。坚持做此养生功,有保肺健身的功效;③将两手搓热,敷在眼部3秒,反复做8次。长期坚持,不仅可明目,还对肝、肺、心都有益处。 经络养生让您脏腑功能平衡 具体方法是:将脚浸入温水中9分钟;按太渊穴(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各36次;做6次深呼吸、6次漱津吞咽。 压揉承浆穴防秋燥 承浆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即可感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若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时,用力压揉此穴10余次,口渴感即可消失,不必反复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防秋燥,还可使老人面色红润。本法简便实用,作为长期保健可以不受时间、场所的影响,随时应用。 秋季促进代谢试试敲法 肺与大肠相表里,秋燥易导致大肠蠕动变慢,形成季节性便秘。平时只要有规律地刺激眼眶正下方或颧骨四周,就可使肠功能恢复正常。具体方法是:并拢食指、中指、无名指,以指肚有节律地轻敲。早餐后10~15分钟是大肠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此时做几分钟的秋季敲法,可立刻产生便意。 秋季养生:多喝蜜少吃姜防秋燥 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这是因为,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为了适应秋天这种干燥的特点,那么,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液”,以缓解干燥气候对人体的伤害。 多喝水也就成了人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是,如果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我国古代医学家就提供了一条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或蜂蜜,水分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这种方法,与我们现代医学给病人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蜂蜜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寿。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秋燥时节,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之类的食品,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生姜,含有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姜既有利亦有弊,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别是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