涴溪沙
1. 应该是晏殊的《浣溪沙》。
2. 诗意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3. 原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5.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浣溪沙》一诗中伤春感时而对仗工稳 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③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堪称名句本段原文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①,去年天气旧亭台②.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③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④独徘徊.本段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③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④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本段译诗 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本段词牌 【浣溪沙】 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等二十余种异名.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本段格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者晏殊 晏殊 (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汉族,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14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而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等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 本段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