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养价值上看,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有益。同时,专家也强调大豆色拉油不是风味油种,食用品质上不如芝麻油、葵花油、花生油,而且由于大豆色拉油饱和脂肪酸高,也需要搭配其他油种食用。
色拉油也称为“一级油”(国家新标准),生产厂家为了除去大豆油特殊的豆腥味,通过八道程序提炼的大豆油,使其变为无色无味的油种。因此大豆油本身的很多营养元素也不可避免地被“精炼掉”了,并且东北人所喜爱的“豆香”味也没有了。
二防 油中的营养成分被精炼掉
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低芥酸菜子油品牌,已有的低芥酸菜子油产品芥酸含量≤5%,仍然高于国外菜子油芥酸含量≤0.1%的水平。专家建议,各类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应尽量不吃高芥酸菜子油。
西北、华中地区居民普遍喜爱食用菜子油。菜子油有利胆功能,人体对菜子油消化吸收率较高。但国内外不少心血管专家对心脏病患者的调查表明,心脏病患者的血液中每日接受少量被酶消化后的芥酸后,本来不正常的心血管功能就会超负荷,容易诱发“血管壁增厚”及“心肌脂肪沉积”。
常用的几种食用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一防 食用油中的高芥酸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只有营养的平衡摄入才能保障人体的健康成长,长期食用单一的油种对人体健康不利。另外,对于多数人选择食用油的惟一标准是“香不香”的问题,专家提出了严重的警告:食用油新标准已经出台,选择好油,一看品质,二看健康。如果只重“口味”忽视“营养”,身体健康将难以保障!
记者在超市发现,一些2004年7月生产的大豆油已经标注了原料产地、加工工艺、产品等级等内容,但记者也发现,前来购买的消费者很少仔细看商品的标签,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似乎有种无从选择的感觉。那么,家庭常用的食用油中,各种油品的营养元素到底有哪些?吃什么样的油最益健康?
选择食用油营养均衡是关键
据了解,这一新标准早在今年5月1日就已经正式颁布,之所以推迟5个月才正式实行就是要给企业充分的缓冲机会。对企业来说只要是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执行新标准对企业、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
对企业来讲,新标准的出台使那些产品质量较低、设备落后、滥竽充数的小企业被挤出市场。这样一来不仅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维护,食用油市场也得到了规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新标准的出台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尊重,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油的时候可以根据标签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
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食用营养、安全的高质量植物油的需求,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油脂产品质量,建立良好的国内油脂市场秩序,国家颁布了食用油新标准。新标准要求厂家把食用油明确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饪油、一级油、二级油,禁止只标注“烹饪油”、“色拉油”作为等级;原料中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必须加以注明;还特别要求花生油和大豆油的生产厂家,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生产工艺是“压榨工艺”还是“浸出工艺”。
近几年,我国食用油生产、加工、贸易迅速发展,1980年代初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不到600万吨,而到了2003年食用油消耗量已达1470万吨。原有的植物油产品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暴露出诸如产品名称不规范、标准相互不统一、卫生要求偏低、与国际标准不接轨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市场上鱼龙混杂,不公平竞争现象时有发生,给市场监管带来难度,也给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实行新标准对消费者、企业都有利
国家为什么要颁布这一新标准呢?新标准的实行对老百姓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呢?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食用油,消费者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呢?
从2004年10月1日起,大豆油、色拉油、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将正式实行,不符合新标准的食用油将被禁售。食用油市场将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