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如何通过饲料和环境来满足动物生理需要的科学,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保证动物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饲料成分、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饲料评价、饲料配方设计、饲养管理、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1、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细胞的基本有机物,也是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2、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
3、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同时还具有调节体温、保护内脏器官等功能。
4、维生素: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5、矿物质:是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无机元素,包括钙、磷、铁、锌等多种元素。
6、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种。
7、纤维素:是一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对动物肠道有益。
8、饲喂次数:指动物每天进食的次数,通常分为一日三次和一日两次两种。
9、饲喂量:指每次进食的饲料量,通常根据动物体重和年龄等因素进行计算。
10、饲料浓缩度:指将原料中的水分去除后得到的干物质重量占原料总重量的比例。
11、饲料效率:指单位能量消耗所需的饲料量,通常用千焦/千克表示。
12、饲料转化率:指动物消化吸收后能够转化为体内能量的比例。
13、饲料成分分析:通过对饲料中各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其质量和比例情况。
14、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饲料品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或预防疾病而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
15、饲料加工:包括粉碎、混合、制粒等工艺流程,旨在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利用率。
16、饲料配方设计:根据不同动物品种、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搭配各种营养成分,制定出适合该动物的饲养方案。
17、饲养管理:包括环境卫生控制、疫病防治、饲养密度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18、动物生产性能:指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指标,如体重增长速度、产奶量、产蛋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