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分是指在高温下,无机物质被氧化分解后形成的无机盐类物质,这些物质不易燃、不易爆、不易腐蚀,因此也被称为无机残渣,灰分含量是评价食品中无机物质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营养学中,灰分含量是如何计算的呢?本文将从灰分的定义、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灰分的定义
灰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后形成的无机盐类物质的总称,这些无机盐类物质主要包括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铁氧化物等,灰分中的无机盐类物质不易燃、不易爆、不易腐蚀,因此也被称为无机残渣。
2、灰分的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灰分测定方法有加热减量法、煅烧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加热减量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1)加热减量法
加热减量法是将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使有机物氧化分解,然后通过冷却和干燥的方法,使无机盐类物质结晶出来,最后称量其重量,即为样品的灰分含量,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大多数食品样品的测定。
(2)煅烧法
煅烧法是将样品在高温下煅烧,使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然后通过冷却和干燥的方法,使无机盐类物质结晶出来,最后称量其重量,即为样品的灰分含量,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样品中的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但操作较为繁琐,且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
(3)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无机盐类物质的含量,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的特点,但设备较为昂贵,且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较高。
3、灰分含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灰分含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本身的特性:不同食品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因此其灰分含量也会有所差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灰分含量较高,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灰分含量较低。
(2)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对灰分含量的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如果样品在提取过程中受到了污染,或者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都可能导致灰分含量的偏高或偏低。
(3)仪器设备的质量:仪器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灰分含量的测定结果,如果使用的烘箱温度不稳定或控制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样品部分或全部燃烧,从而影响灰分含量的测定结果。
营养学中的灰分含量是通过一定的测定方法和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来计算得出的,了解灰分含量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