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用书目录营养师用书本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本科。现在想报考公共营养师。我要学营养师,买哪些书合适?年公共营养师考试答题技巧有哪些?营养师用书营养师用书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营养学》:这是一本综合介绍营养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的教材,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吸收与代谢、能量平衡等内容。。。2.《食物营养成分表》:这本书详细列出各种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便于营养师根据个体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3.《常见疾病的膳食要点》:这本书总结了一些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为营养师提供了相应的膳食指导。。。4.《膳食评估与营养咨询》:这本书介绍了膳食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营养师通过分析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和提供恰当的咨询。。。5.《儿童营养》:这本书重点介绍了小儿的营养需求和膳食要点,帮助营养师指导孩子健康成长。。。6.《体育营养学》:这本书介绍了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和饮食策略,帮助营养师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营养指导。。。此外,营养师还可以参考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和杂志以及权威组织发布的指南和建议,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农业部(USDA)等。。 本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本科。现在想报考公共营养师。申报条件——公共营养师四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2)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中专毕业证书。(3)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公共营养师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6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具有医学或食品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5)具有非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6)具有非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公共营养师二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3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5)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6)具有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公共营养师一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在本职业连续工作19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4)医学或食品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毕业13年以上,硕士毕业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5年以上。(参考资料)以上是申报条件,简单来说,你是可以申请的报考的,但是需要有单位开具证明,因为你考的是职业资格证书,需要有从业经验。目前报考只能报考三级。我建议你还是报培训班,因为目前来说考试机构都会和培训班合作,没有培训经历的是不让报名的。公共营养师的证书是国家劳动部颁发的,仅仅只是职业资格证书,它的权威性有限。我要学营养师,买哪些书合适?),公共基础课程 基础营养学、营养评价 食谱安排、营养计算,营养讲座、营养咨询,营养软件使用 (二),专业课程 临床营养 保健品营养 餐饮业营养 学校营养师 社区营养师(具体内容请上网) (三),考试要求 1,高中初级均需全部学完公共课. 2,初级只可选学专业课百分之70的课程内容学习. 3,中,高级需全部学完专业课程. 现场实习:营养营销策划 营养咨询实战 营养食谱制订及计算 年公共营养师考试答题技巧有哪些?1、 复习原则:书是蓝本,题亦重要通读书本的同时,多做习题也很必要,既可巩固知识,也可熟悉考试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专家建议,考生总复习时,先系统把书翻一遍,再做习题集,不明确地看答案,若碰到混淆的,则可结合要点复习,必要时列表比较,举一返三。由于习题集题量较多,考生可先突破涉及到书本知识的习题,复习时间不够时,可放弃其他习题。2、题型备考:逐个突破选择题得分在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在做计算题时,考生不要只追求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还要注意计算过程的合理性与条理性,要有相关的理论依据。例如,选择题备选项中许多相近相似的项目,其干扰、迷惑作用是很强的,但仍然可通过比较法、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来。凡不符合指定用书中的提法的,尽管看起来是对的,大家也不要动摇,一定要选择指定用书中所阐明的观点。一般情况下,模棱两可的有争议的概念是不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