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玲,女,1963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兼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张俊玲于1984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现山东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1年赴德国霍恩海姆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3年至199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1995年至2000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至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2012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
张俊玲长期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领域,在植物营养生理、肥料资源开发与利用、土壤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她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还为全球植物营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植物营养生理方面,张俊玲研究了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机制,揭示了植物根系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响应特性,她发现植物根系对钾、钙、镁等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为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她还研究了植物根系对水分和离子的吸收机制,为调控植物水分代谢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肥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张俊玲致力于研发高效、环保的肥料产品,她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研究,筛选出了具有良好肥效和环境友好性的肥料原料,通过工艺优化和产品创新,研制出了多种新型肥料产品,如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菌肥、缓控释肥等,这些肥料产品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在土壤生物学方面,张俊玲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有机质降解和植物抗逆等方面的功能,她还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作用,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张俊玲在科研事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奖励,她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曾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八届中国妇女科技奖等荣誉,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长,张俊玲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为我国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