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营养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医学家和哲学家就开始关注人体健康与营养的关系,真正意义上的营养学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本文将简要介绍外国营养学的发展史。
在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营养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45年,德国化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aeus)提出了生物分类法,这一方法对后来的营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1865年,英国医生约翰·哈里斯(John Harvey Kellogg)创立了“有机食品”的概念,并开始推广有机食品的摄入,这一理念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为后来的营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营养学开始逐渐摆脱传统医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17年,荷兰科学家赫尔曼·赫特克(Herman Hetk)提出了“食物金字塔”理论,强调了膳食结构的合理性,美国医生、科学家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ercola)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推广维生素补充剂的使用,为现代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营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46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院营养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s Commission on Dietary Requirements),开始系统地进行营养学研究,此后,各国纷纷成立专门的营养学研究机构,如美国的美国饮食协会(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等。
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营养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如何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况人群的营养需求,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营养学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外国营养学发展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的过程,从古希腊时期的医学家和哲学家关注人体健康,到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营养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未来,营养学将继续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