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含量、分布、利用和评价,以及人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要、摄取、代谢和利用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学、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膳食营养学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保证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
膳食营养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食物营养素及其分类
食物营养素是指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生物学功能,食物营养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等。
(2)脂肪:是人体的能量储备和结构脂质的主要来源,常见的有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三酯。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具有生长、发育、修复和免疫等功能,常见的有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4)维生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有机物,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常见的有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5)矿物质:是一类无机盐,对人体的骨骼、牙齿、肌肉、神经等组织具有重要的构成和调节作用,常见的有钙、磷、钾、钠、镁、铁、锌等。
(6)水:是人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水在人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和结合水。
2、膳食营养素需求及其评价
膳食营养素需求是指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性别、生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下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膳食营养素评价是通过测定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以及对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影响,来评价食物的营养价值,常用的膳食营养素评价方法有生物测定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光谱分析法(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色谱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3、膳食结构与合理膳食计划
膳食结构是指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组成和比例,合理的膳食结构应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同时避免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素导致的营养不良或中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的理想膳食结构应为:谷类食物占50%~65%,蔬菜和水果占12%~22%,奶类或豆类食物占7%~10%,肉类或禽类占10%~15%,油脂占25%~30%,还应保证摄入适量的水、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4、膳食行为与饮食习惯
膳食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购买、烹饪、进食和评价食物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膳食行为有助于保证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和营养素的充分利用,饮食习惯是指人们长期形成的饮食方式和偏好,不同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健康,培养良好的膳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5、特殊人群的膳食营养需求与管理
特殊人群是指由于生理、病理或其他原因,其膳食需要与一般人群有所不同的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肥胖者等,针对这些特殊人群,需要制定相应的膳食计划和管理措施,以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保障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