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含量、作用、代谢和利用等方面的科学,食品营养学化学分名词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多种功能,如结构、运输、催化、调节等,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它们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链,再由多肽链通过盘曲、折叠等方式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如蔗糖、乳糖等;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α-1,4-或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如淀粉、纤维素等。
3、脂肪:脂肪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也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信号传导,脂肪主要由甘油和三个脂肪酸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易凝固,而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易凝固。
4、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常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
5、矿物质:矿物质是一类无机盐类物质,对人体的骨骼、牙齿、肌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常见的矿物质有钙、磷、钾、钠、镁、铁、锌等。
6、水: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约70%的质量由水构成,水在人体内具有调节体温、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重要作用。
7、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指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等多种生理功能。
8、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共有20种,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则是人体可以自行合成或从其他物质中获取的氨基酸。
9、营养素:营养素是指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常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10、营养素参考摄入量(RDI):RDI是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制定的每日建议摄入量,各国和地区的RDI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六类营养素。
11、能量:能量是指食物中的化学能,是人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动力,食物中的能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12、膳食结构:膳食结构是指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比例和组合,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助于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维持身体健康。
13、营养素缺乏症:由于长期摄入不足或摄入不均衡导致的各种营养素缺乏症,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
14、营养过剩:由于长期摄入过多或摄入不均衡导致的各种营养过剩症,如肥胖症、高血脂等。
15、食物加工:食物加工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食物的性质和成分的过程,如蒸煮、炖煮、炒制等,食物加工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可消化性,但也可能降低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含量。
16、食物相互作用:食物相互作用是指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与其他成分相互影响,导致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和排泄发生变化的过程,植物性食物中的纤维素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同时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和茶水可能降低铁的吸收率。
17、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确保食品不受有害物质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品相关疾病的过程,食品安全涉及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18、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监管是指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